首先,
影片分析考察的是
学生的
写作能力,基本要求是文字通顺,无错别字,并具有较高的
写作技巧。其次,是考察
考生对于影片某些特殊的处理手法的理解,如张艺谋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的黑白、彩色两种色调的运用;再如《秋菊打官司》中纪实手法的运用等。第三,考察考生对于一部影片的主题的把握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影片的深层含义和社会性。如《离开雷锋的日子》所
讨论的主题是:在自由竞争、个人利益备受关注的社会转型时期,雷锋所代表的自我牺牲精神、集体主义却并未过时。
要写一篇影片分析,首先就要确定写作的角度。一部影片可分析的方面和角度很多,有的考生一会说说影片的主题思想,一会又分析剧作结构,一会又分析
视听语言方面的特色,觉得方方面面都想说一说,但又说得不深入,一篇优秀的影片分析永远不是面面俱到的,永远都是抓住其中一两个突出的方面深入地论述。
首先,可以对影片作社会学分析,即
作品如何反映时代的某个社会
问题,作品所包含的社会
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作品是如何展开这一社会主题的。如《秋菊打官司》是一部现实主义风格的作品,影片给观众展示了一幅
中国普通农村的真实生活画卷,通过一个生活在农村的卑微的小
人物执著的要用法律武器为自己讨个 说法的
故事,揭开了一个关于法律观念的主题:每个人都有用法律保护尊严的权力,中国的法制观念彻底普及还需要很长的路。
其次,也可以影片作叙事分析,也就是影片剧作
技巧的分析,分析一部影片如何建立一种叙事关系,也就是如何讲故事,影片的
创作者如何通过情节的铺排、细节的设置、
人物形象地塑造来一步一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
再次,可以从技术的层面对影片的
导演手法、视听
语言的技巧进行分析,分析作品如何建立时空关系、影片叙事的
镜头体系、导演如何进行场面调度等。如侯孝贤的影片中视听语言突出的特色就是
长镜头的运用,那么考生就可以深入地去分析在侯孝贤的影片中,长镜头是如何具体运用的,长镜头给观众的视觉和
心理感觉是怎 样的,长镜头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民族审美心理。再如陈凯歌的《和你在一起》中运用了大量的
音乐来烘托影片的主题,考生也可就视听中的“听”来进行分析。当 然,对于参加本可入学
考试的考生而言,大多数都未进行过
专业的视听语言方面的
训练,因此导演手法、视听语言的分析不宜涉及的过多,考生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如果能够找出影片中一两个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则可以进行视听分析,如果不能找出影片突出的视听语言的特征,也不要不懂装懂,可以避开视听的分析,转而 进行社会学的主题分析或叙事技巧的分析。